11月3日,美国总统大选日,这一天,中国爆出了一个惊天大雷,这个排雷行动在中国舆论场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对美国总统大选的关注,那就是中国上海证交所“暂缓”蚂蚁集团上市,这一事件的影响恐怕是极其深远的,其余震会长久不断。
10月24日,马云在2020年外滩金融峰会上对中国金融监管开炮,称中国不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应该用监管传统银行的思维监管现代互联网金融,不能用当铺贷款思维从事现代互联网金融贷款。
此时,蚂蚁集团的上市正在顺利推进,一个巨大的“造富”浪潮即将形成,围绕在马云周边的“圈内人”一夜暴富的梦想即将实现。10月26日,蚂蚁集团确定并公布发行价:A股发行价确定为每股68.8元,香港H股发行价确定为每股80.00港元,这意味着蚂蚁集团的总市值将达到2.1万亿元!
蚂蚁集团的战车滚滚向前,势不可挡。10月29日,蚂蚁集团在A股开始申购,认购金额超19.05万亿元,这个金额几乎相当于中国2019年全年GDP总量的五分之一,创下了A股认购历史新纪录。
然而就在蚂蚁即将实现搬家、即将变身为大象的最后一刻,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突然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监管约谈。四家国字号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在中国金融历史上尚属首次。
此时我们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政府四部门对马云等人约谈的具体内容,针对这次约谈,蚂蚁集团回应称:“蚂蚁集团会深入落实约谈意见,继续沿着’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的十六字指导方针,继续提升普惠服务能力,助力经济和民生发展。”阿里巴巴集团发言人也表示:“我们会和蚂蚁集团一起,积极的配合和拥抱监管。”
这里我们并不明白蚁集团和阿里巴巴集团都提到的“拥抱监管”到底是什么意思,正常说法难道不应该是“接受监管”而不应该是“拥抱监管”吗?难道蚂蚁集团和监管部门的关系是拥抱在一起的一家人?难道这就是未来互联网金融与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之间新的共生关系?“拥抱监管”一词令人困惑,特别是在被约谈的背景下仍然说要“拥抱监管”,总感觉有一种十分怪异的味道在我们面前飘动。
果不其然,更加劲爆的消息在约谈的第二天传出,显然这次政府监管部门并没有接受阿里集团和蚂蚁集团的“拥抱”,而是直接动手了。
11月3日,上海证交所发布暂缓蚂蚁科技集团在科创板上市的决定,决定中称:“近日,发生你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总经理被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你公司也报告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该重大事项可能导致你公司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决定你公司暂缓上市。”
在一家规模如此庞大的公司已经进行申购的情况下突然宣布暂缓上市,这在中国股市历史上也是首次,而且我相信监管部门已经预料到这一行动将要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却仍要暂缓蚂蚁集团的上市程序,说明事情已经相当严重并且相当紧急。
蚂蚁集团随即宣布:“今天接获中国内地相关监管机构的通知,由于本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执行董事长、总经理被监管约谈以及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事项,可能会使得本公司不符合相关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因此决定暂缓本公司的A股于科创板上市。因此,同时进行的H股于香港主板上市亦将暂缓。本公司将尽快公布有关暂缓H股上市及退回申请股款的进一步详情。”
蚂蚁一开始的注册资金只有 30 亿,但是却放出了超过 3000 亿的贷款,蚂蚁是咋做到的呢。
其实,蚂蚁就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加银行贷款搞到的这 3000 多亿。
银行贷款不用多说,大家都懂,资产证券化简单来说就是“用欠条来融资”,把未来大家要还给蚂蚁的钱通过资产证券化变成今天的钱,再拿来放贷,往复循环。
说实话,在吃瓜之前,我都没想到花呗和借呗下面藏着这么深的套路。
这么一看,果然还是搞金融的路子野胆子大。
但是蚂蚁这样做的风险也很高:蚂蚁在走“债权打包变理财产品”的老套路,赌的就是“大家都能把钱还上”;一旦大部分人还不上钱,可能就会出现最坏的情况,那就是金融危机了……
这也正是需要监管介入的原因。
据业内人士分析,蚂蚁之前的主要业务是给金融机构导入客户,提供征信以及技术服务,银行只需要放贷就可以了,也就是说蚂蚁只是一个中介的角色;但是在这个《征求意见稿》出来之后,蚂蚁就不能只当中介了,还要承担风险,也不可能再用 30 亿撬动 3000 亿了……
但事实上,监管是必须的,不然最后都是银行来担风险,那银行的钱从哪来啊?那不还都是我们这些储户的钱!